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20的博文

【南京名人墓】焦竑墓3

状元焦竑家族墓考 3 ——焦竑墓表考 作者:程逺 《焦竑墓表》,作者顾起元,此篇墓表不同于常规神道碑记载的墓主生平,而是专门记载焦竑的学术经历。 为此,顾起元 作为焦竑生前好友,当 真是搜肠刮肚、 不遗余力 的引经据典,变着方儿各种掉书袋,既是对墓主、也是对自己学识(文、史、哲)的全面展现。 这就造成墓表晦涩难懂,我花了三天时间才大概通读全文 (其中仍有一些句式,尚未理解)。 1 、请表人 墓表“季子潤生將舉大事,則手布《狀》以表墓,屬余起元”。 焦潤生,焦竑第三子( 焦竑共有三子,其为小 儿子)。 此时长子、次子已先焦竑卒(墓志“蚤世”),故由其向顾起元请表。 2 、墓表作者 ( 1 )作者 墓表“猥乘季子之命,勉綴斯文,樹諸隧道”,此句省略第一人称主语,即作者顾起元。 撰写墓表依据的是焦潤生提供的《焦竑行状》。 该墓表《明人传记资料索引》未载,全文仅见于顾起元《遯园漫稿》。 ( 2 )撰文时间 墓表“于是先生之卒也隃年矣。季子潤生將舉大事”。 说明撰文时,距焦竑去世已过一年有余,焦润生即将安葬焦竑。 焦竑卒于万历四十七年( 1619 )十一月,然墓表中出现“光宗”庙号,而此时明熹宗刚即位,则墓表作于天启元年( 1621 )之后。 3 、墓表中出现的人物 墓表中记载的人物,有三代皇帝,有焦竑的师友、儿子,有引用典故中的古人,但具名者少,多为尊者讳。 搞清楚这些人物,有助于理解墓表。 现按墓表中的出场顺序,将人物排列如下: ( 1 )“翰林院修撰、澹园先生、焦公”、“太史”、“先生” 皆指墓主——焦竑。 顾起元在墓表中,多以“先生”称之。 ( 2 )“季子潤生”、“季子” 焦潤生,字茂慈,旗手卫籍(应天上元人),焦竑第三子,请表人。 官至云南曲靖知府、署兵备道,孙可望破城被执,不屈死,妾周氏从死(幸家累不在任所)。永历赐谥“忠烈”;乾隆丙申,改谥“节愍”。 《乾隆上元县志》误作焦竑“长子”。 ( 3 )“余”、“起元” 顾起元,焦竑好友,墓表作者,故用第一人称表示自己。 ( 4 )“同一孔学” “孔学”,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 5 )“而朱、陸異” “朱”,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陸”,陸九淵,南宋哲学家。...

【南京名人墓】焦竑墓2

状元焦竑家族墓考2 ——焦竑墓表 作者:程逺 焦竑墓表全文,仅见于《遯园漫稿》庚申卷,收录顾起元撰《翰林院修撰、澹园先生、焦公墓表》。 《明人传记资料索引·焦竑》不载墓表。 中华书局1999年版《澹园集》李剑雄点校本(该本错别字较多),附编三收录焦竑传记,独缺墓表。 其他文章至多摘录其中几句引用,无法观其全貌。 现将全文辑录如下,笔者标点(古籍原文错别字不少,括号 标注 ;古籍破损缺字,囗 标注 ): 嗚呼!是爲太史、澹園先生、焦公之墓,于是先生之卒也隃年矣。季子潤生將舉大事,則手布《狀》以表墓,屬余起元。余泫然流涕,葉拱、左辟者久之。夫先生安所待表爲者,先生之宦蹟在金馬玉堂,先生之道價在儒林文苑,先生之大業在名山大都,先生之風教在九州四海,先生之遺思在稷丘槐市。安所待表爲者,即余不量而伸其管蠡之言,又安能貌先生于萬分一也。亡已,則請以先生之學,嘗試妄言之。 葢自道術之降本流末也,世之君子各以其性之所近,禀而學焉。觭得之,則恡以自封;偶得之,則疑以相擯。江河殊泒,歸海皆鹹;槐柳別材,變火均熱。有能得于同異之外者,鮮矣。《十二子之非》、《六家之指》奓然,自以爲真其極也;同一孔學,而朱、陸異,又其極也;同一程學,而游、 揚 (楊)異。共檝大川之内,上下爭途;聮輈皇路之中,南北競步。有能冥于同異之内者,又鮮矣。先生崛起于千載之下,乃獨剖其封畛,而曠然睹天地之大全,闢四門以納之,頓八紘以掩之。函三爲一,類族歸宗,如元氣之吏四時,若王會之輯萬國。于諸子之舛馳者,未嘗諱其短也,而用其長;未始溷其流也,而達其本。隨材而使,應扣而鳴。玄空不相非,孔墨可相用。古今之道術,誠未有兼容并包爲若此者,且非獨如此也。當世之君子以道師人,各負其能,不相爲下,先生皆與其人參承而就正焉。進而辨析,莫逆于心;退而研求,各滿其志。師天臺而友溫陵,朝德清而夕歸善。人有同異,先生未始有其同異;先生無同異,人亦未始有其同異也。甚而六税之支餘,九流之嵬瑣。樝梨有味,咀嚼無遺;稊稗在場, 𥳽 糅不棄。微獨凡鐵頑金,變質于洪鑪之内;抑且牛溲馬浡,呈效于藥籠之中矣。然而先生廣立門墻,而實蠢迪檢柙;弘獎風流,而龙標舉名。教是以攬劉安覽冥之訓,不迂裴頠崇有之論,玩牟融歸釋之旨,不訾傅奕排佛之議,敦季札博物之好,不滅莊叟溺心之誡。要以隨流得源,因百致一,纔經陶冶,何俗非眞?暫...

【南京名人墓】焦竑墓1

状元焦竑家族墓考1 ——焦竑墓考 作者:程逺 ·缘起 2020年过年前,九乡老师约稿,在南京图书馆四楼小叙。 栖霞区各街道出版的文史类书籍,轮到仙林了。 此前《凭湖襟江一高地——迈皋桥》一书的写作班子,平移写作仙林。 开始分配给我的命题作文有:江乘故事、桓玄、石佛庵、王芃生等。 2020年复工伊始,告知计划有变,仙林这本书的主题不再以文史类为主,而是为仙林大学城成立二十周年献礼,预定文章全部砍去。 我正好读书读到焦竑,就提了一下,焦竑是明代南京土生土长的状元,葬在仙鹤门外,正好位于仙林,大学城不考虑状元坟吗? 2020年4月24日,确定题目的编务会上,感谢九乡老师又争取了一下,遂确定由我写作《归葬仙鹤门外的明代状元焦竑》。 本文就先将构成文章主体的焦竑墓小考一番。 1、焦竑墓三种不同记载 焦竑(1540-1620),明代南京籍首位状元,《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有传。 焦竑墓,因其卒年已是明末,明代最后的方志成书皆在其卒年以前,因此,明代本朝方志未载其墓。 奇怪的是,入清后,其他诸如《大清一统志》、《江宁府志》、《江宁/上元县志》亦不载其墓。 焦竑墓,只见于二代《江南通志》,且记载地名不一,墓址简略,早已失考。 江南通志二说如下: (1)《康熙江南通志》卷三十四:“焦竑墓,在仙鹤门外。状元谥文端。” (2)《乾隆江南通志》卷三十七:“修撰焦竑墓在江宁县皮家库。” 那么问题来了,二处地名记载不一,是两处不同地方,还是同一地名的不同表达? 《康熙上元县志》卷十一:嘉靖二年,都御史陈凤梧平学(应天府学)后高阜,建尊经阁。 万历十六年,府尹张槚丞、周希旦先后重修,更培阁后积土,题曰“见龙冈”。继以巡抚至,命撤学门内房墙,云:“当有联,魁天下者。”不十年,举焦竑、朱之蕃、顾起元三人,众皆神之。 有意思的是,《乾隆江南通志》将焦竑、朱之蕃、顾起元三人的墓,也集中列在一起,前后相连。 (3)焦氏家族文章 据当代焦氏家族文章,焦竑墓在南京市离城三十里太平门外西库。 这也许是焦氏族谱记载的焦竑墓方位,与以上记载还是各不相同。 有了以上三种不同记载,增加了比较的合理性。 2、三说比较 (1)仙鹤门外 我通过以往经验,一直认为《乾隆江南通志》比《康熙江南通志》质量高,记载更靠谱。 “仙鹤门外”,即今...

【南京访碑录】《重建晋平西将军周孝侯读书台记》

任道鎔撰周处台碑寻访记 作者:程逺 一、寻碑未果记 2019年5月,随着周处台地块改造项目全面展开,在当今好的政策推动下,对周处台历史的首次全面系统的梳理被提上议事日程,才有了本文全新的创作计划。 2019年底,在大能牵头下,门东社区赵志村书记邀请我为夫子庙街道撰写《周处台调查报告》。 2020年春节,报告形成大体框架,后因新冠疫情暂时搁笔。 2020年5月21日,赵书记要求尽快交稿,我便提出一定要见到此碑。 此前我也多次提出要看此碑,但因征收拆迁,一时无从联系。 当天在我的坚持下,赵书记辗转联系上征收办负责人,告知现将该碑从墙上取下收藏,原碑暂时难见,但传给我二张不久前此碑刚从墙上取下时的照片。 之后我考虑交稿在即,赶着傍晚余晖,再访周处台。 现在台上、台下已全部征收,四周封闭围挡施工,闲人免进。 上台后,在正殿靠东第二间的窗台上,搁着厚厚一摞信封,用夹子夹好(夹子上的贴纸写着“周处文保”)。 每户钥匙被分别装在单独的信封内,信封上写着每户户主的名字,各户门牌号都是“老虎头43-8号”。 面阔五间的正殿被分成五户居住,靠东第二间,户主叫“张根柱”,在他家里间东壁高处,就是原先任道镕碑的所在。 我之前数访此碑未果,均因住户不在家,未得其门而入,甚至2018年11月3日,随文保员一同前往,亦无功而返。 此番终于进入,先前虽已知该碑被取走收藏,但当看见原碑所在处空留残壁及一地碎砖,还是难免失落。 2020年5月31日,报告第一版完稿。 因报告全文为简化字,现将该碑文按原碑繁体字重新抄录如下。 二、《重建晋平西将军周孝侯读书台记》         重建晉平西將軍周孝侯讀書臺記/ 天下所傳名勝,徃徃不以其地,以其人。至其人之遺/蹟,顯而幾晦,廢而復興,則以其人傳其地者,又徃徃/非其人之後。以其人之後傳其人之地,予於周氏獨/有其羡焉。予年方弱冠,與筱堂周少宰(家楣)讀書邑之/南岳寺,誦讀餘閒,縱談徃古。知少宰遠祖、晉平西將/軍周孝侯讀書金陵,後之人景仰遺徽,築臺其處,居/金陵名勝之一,周氏子姓凡遇省試,必徃展拜。辛亥/秋,予偕少宰應試金陵,侯裔蘭舟朙經(湛霖)導之徃/遊。由貢院迤邐而南,闤闠渐遠,野塘秋柳,径僻趣幽。/過小橋、古刹,入石觀音院。西首赤石綿亙,矗起成岡,/因岡為臺,繚以周垣,砌...

【南京名人墓】陳鋭墓2

明平江伯家族墓考12 ——第四代嗣平江伯夫人沐氏墓志考 作者:程逺 1、沐氏墓志 沐氏(1438.7.23-1497.1.16),凤阳定县(今安徽定远)人,第四代嗣平江伯陳鋭夫人。 《谦斋文录》卷三(四库本),收录徐溥撰《平江伯夫人沐氏墓誌銘》。 这是所见史料中唯一记载的平江伯夫人的墓志,全文辑录如下,笔者标点: 夫人姓沐氏,太保兼太子太傅、平江伯陳公志堅之配也,其先鳳陽定縣人也。曽祖諱英,從髙皇帝起義兵,建大功,爵至西平侯,追封黔寧王、諡昭靖。祖諱昂,为為左都督,追封定邊伯、谥武襄。考諱僖,襲雲南左衛指揮同知,後以子璘貴,贈右都督。夫人蚤失怙恃,鞠于庶母孟氏,性敏慧不凡,而容止詳慎,不茍言笑,女紅外無所嗜恱間渉書史,通《女戒》大義,恒歎曰:“吾獨不得事吾親。”目有所触,輙涕泣不食。兄璘,嘗攝雲南軍務事,謂人曰:“吾有女弟如此,不可不擇所宜歸。”聞平江公賢而多才,遂納聘焉。比入門,逮事其舅 某(黟)國莊敏公 、暨其姑譚太夫人,孝谨備至。相平江公祗敬,未嘗少忤。賓客之饋,躬自治具内。處娣姒和不失色,下及臧獲,御之有恩。旁至婣黨,禮意兼厚,無不稱者。及居丧治塟,一皆勸公行朱子家禮,尤嚴祀饗,至親滌俎簋,久而不倦。公有二幼弟,鐸、鎡,撫待甚篤,與之合姻。二妹之嫁亦盛奩具以遣,衆皆感其義,终身以母事焉。公既嗣伯爵,夫人獲膺封誥,每歲節入賀太皇太后、皇太后及中宫,輙被寵賜,而謙慎益加。公嘗佩征蠻將軍印,總鎮兩廣,督理漕運,入掌督府,握京營兵,出治河決,攄誠効力,无私顧之憂者,以夫人在也。公壯,尚未有子,夫人寛以逮下,忽夢二獸交走于堂,一老嫗曰:“此熊罴也。”寤以語公,公曰:“此男子之祥也。”翌日,側室袁氏果生一男,因名之曰“熊”,夫人育之不異已出。稍長,延師敎以經書,今為錦衣勲衛,為擇良,娶朱氏太師、保國公、追封宣平武毅王之女,得孫男、女各一。誕孫之彌月,燕飲甫畢,夫人倐得痰疾,熊焚香籲天,剖股肉和羮以進,聞者曰:“觀子孝,則知母之慈矣!”夫人卒于弘治丙辰十二月十三日,距其生正統戊午七月初二日,享年五十九。事聞,上遣官諭祭,有司治塟如制,後特賜楮鏹萬贯及棺槨一具、米布各若干。公請于朝,給驛,遣熊扶柩而南。卜用丁巳某月某日,窆于江寧大山之原、從先墓也。說者謂:夫人生距家,歸顯族,安處優裕,未嘗知世間疾苦,而能勤儉自將,相厥夫、子,保有爵禄,方隆而未艾,可不謂...

【南京名人墓】陳鋭墓1

明平江伯家族墓考11 ——第四代嗣平江伯陳鋭墓志考 作者:程逺 简化字“陈锐墓”。 1、陳鋭墓志 陳鋭,系第四代嗣平江伯,黟国庄敏公(第三代平江侯)陳豫长子。 《怀丽堂集》(四库本)卷八十六·文后稿二十六,收录李東陽撰《明故太傅兼太子太傅、平江伯陳公墓誌銘》;今有《李东阳集》卷之二十六,标点本。 全文辑录如下(笔者重新标点,版本疑问处括号标注): 公姓陳氏,諱鋭,字志堅,其先自潁川徙廬之合肥。髙祖諱聞,元季以鄕兵内附,從髙皇帝下江南,累功至成都衛指揮同知。曽祖諱瑄,累功至右軍都僉事,從文皇帝靖難,封 奉天翊運宣力武臣 (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禄大夫、柱國、平江伯。總督漕運,議罷海漕,通濟寧運河,功最多。命子孫世襲,賜誥劵,追贈三代,卒贈平江侯、謚恭襄,勅有司廟祀清江浦。祖諱佐,代早卒。考諱豫,正統間,以平福建叛賊功,進封侯,再贈三代。景泰間,城臨清,守備南京,再鎮臨清。卒贈黟國公、謚莊敏,仍勅有司即其地廟祀之。黟國之卒也,公方奉 太夫人某 (譚)氏居南都,奔喪歸葬,乃襲封,時天順甲申歲也。成化乙酉,憲廟知其才,命領三千營分司,轉奮武營兼領禁衛,賜蠎衣、鎧甲諸物。戊子,太夫人喪,予告歸葬。庚寅,佩征蠻將軍印,總鎮兩廣,號令明肅,前後勦蠻賊三千餘級,俘賊黨及還所掠者倍之,賜勅奬諭,名益起。會漕帥闕,移鎮淮揚,增拓濟寧諸牐,修淮安二衛城及高郵諸湖堤,構屋數百間以居貧民。歲大疫,遣醫分療,給米千餘石為糜,所活甚衆,死者以官地瘞之。武官新襲者遣入儒學,給以筆札。生儒應試者,具官舟資送之。部領有疾,躬徃撫視。漕卒餘丁出應公役,請予之糧。越十有三年,條具便宜事百餘疏,多見施行。嘗言通州至都城,恒困陸輓,請因元會通河舊蹟,浚河增牐以通運舟,功甫就緒,舟果有至者,上遣中使勞以羊酒。有不便者造浮言沮之,遂罷其役,既而命掌南京中軍都督府事。 弘治戊申,今皇帝召入督神機營兵,為掌左軍都督府,轉五軍營,簡教有則,恩威並著。甲寅,河决張秋,公與太監李公興、副都御史劉公大夏,奉命徃治。乃於上流塞黄陵岡、荆隆口,下則治滎澤、孫家渡諸河七十餘里,浚祥符四府、營游河四十餘里,俾諸水由歸徳、武平,出宿遷小河口,以逹於淮。疏賈魯河,由曹縣梁進口以出徐州,於是張秋决塞,而運河始復其舊。上賜名安平鎮,遣行人勞以銀帛,加公太子太保。比還朝,加太保兼太子太傅,增歲禄二百石。丙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