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照片】母亲(和我)与胡乔木

母亲(和我)与胡乔木

作者:程逺


今天是父亲古稀大寿,因本轮禄口机场破防的新冠疫情,医院严格管控禁止家属探视,不能为住院的父亲庆生,谨作此文聊表寸心。

今年是中共建党百年,中央号召全社会学习“四史”,非指传统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而是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故而近日,我完整收听了南大已故高华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录音,近13个小时。很遗憾该课程尚未讲完,高先生已去世十年了(2015年10月18日,我等一行四人寻访其墓),课中提到了胡乔木(下简“首长”),有感作此篇。


一、片中人物

这张照片(下图)拍摄于1981年9月11日,地点“六一工地”(今伊邨饭店),片中人物识别如下:


(一)前排坐者
左1(女),谷羽,首长夫人。

左2,方方,首长小孙子。
此行首长带了三个小孩,外孙女林林(音)七岁,孙女圆圆五岁(孙女很厉害,可以搞定外孙女),孙子方方二岁。三个小孩住在上图背景房屋左侧套间。
小孙子很粘爷爷,他只要远远瞧见了爷爷,定要警卫抱到爷爷跟前,为此警卫还受到首长批评,真是抱也不是,不抱也不是。因孙女、孙子的父母闹离婚,主要由奶奶照顾。
据百度百科“谷羽”词条文末介绍:“她偶然也倾吐一点心中的遗憾。她和乔木同志十分钟爱他们的小孙子方方。方方长得漂亮,活泼可爱,每天从幼儿园回来,谷羽都要看看孙子。在她全神贯注地投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她无暇顾及孙子而家里又没人照管。方方患腮腺炎,高烧昏迷时间过长,送医院时已不及抢救而致残。她说过,如果不去抓高能,或不那么投入,方方也许不会有此结果。”

左3,首长。首长夫妇住在上图背景房屋右侧套间。
毛主席来宁时,嫌中山陵5号1号楼层高有点矮,住得憋屈。之后许世友便兴建此处,层高很高,迎合上意。

(二)后排站者
左1,警卫员。

左2,警卫员,他是几名警卫的负责人,仅他可以进入首长房间,其他人等不得入内。

左3,首长保姆。

左4,警卫员。
警卫员们日常休闲就是打牌,输了钻桌肚。

左5,公安厅警卫处老警卫员。
他夫人是公安厅幼儿园的保育员,我三岁上幼儿园时,一直是她喂饭照顾我。

左6(女),南京饭店服务员。
她与母亲一样新婚燕尔,负责照顾首长家的三个小孩。

左7,陈中笑,时任省委办公厅主任。
他每周例行来检查一次,会给省委领导捎话,先传达给母亲,再由母亲找时机转达给首长。
这张照片可能就是他当天带摄影师来拍摄,只拍了这一张。因是临时决定,还有少部分工作人员不在场,未能参与合影,比如母亲的同事宋医生等,首长的两位孙女也玩没影了。

左8(女),母亲,站在照片中的C位。
借用沈腾(郝建)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2》台词:“不是我不配合呀,现在表面上看是三个人,其实是四个人哪!”
片中母亲可不是一个人哦,正怀着我呢,此时的我已经是个大宝宝了,再有不到两月就出生了。
因此,照片中看似17人,客观的讲应该是18人,我与母亲同在C位。

左9,首长驾驶员。
首长的座驾是辆白色面包车,几乎每天下午,首长都会带着大家一起乘车出游。

左10,南京饭店电工。

左11,南京饭店经理。

左12,张克俭,推拿医生,母亲医院同事。
首长生活很规律,每天遵医嘱打针、吃药、推拿。母亲每天给他打针,大概相当于现在治疗慢性心血管病的丹参、黄芪。打针是那个年代的习惯,外公那时每天也要打这类针。
首长每天还坚持早晨散步、下午打太极拳,不仅他一人练太极,还逼着大家一起陪练。
学中医的张医生负责教太极拳,大概他自己也不老会的,每次教的招式既不一样,又不连贯。只要他一离开,大家就全都不会打了,警卫员们为此还常向首长抱怨。
打太极在上图房屋正中大厅,首长要求空调设定22℃,有次他人打拳时嫌热,调低了1℃,首长体感不适立即发现,明察秋毫。

左13,中央警卫局参谋。

左14,公安厅警卫处驾驶员,负责每天开车出去采购生活用品、买菜等。

从以上人员配备可知,首长的生活由南京饭店负责,医护由母亲医院负责,警卫由公安厅警卫处负责,分工明确。

二、照片背后的故事
1、母亲的任务
1981年是母亲格外忙碌的一年,年后连续为省党代会、委员会、常委会、书记会服务,一直在驻会与出差的忙碌工作中,马不停蹄不得休息。是年五一劳动节后,母亲接到省委下达的任务,到“六一工地”(今伊邨饭店)向从北京来宁的首长报道。
首长来宁前已跟省委负责同志打招呼,一切从简,不搞接见。按中央规定,首长离京可随护一名驻京配备的警卫、一名保健医生。但他此行不带医生,只要求当地派一名护士来照顾即可,所以母亲是单独上任务,作为首长的临时保健护士。
母亲刚见到首长时还有点紧张,当问及老家在盐城时,首长说:“那我们就是老乡了”,几句话说下来也就不紧张了。

2、不见许家屯
母亲报道当晚,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许家屯利用下班时间,从市内赶来探望首长。
哪知首长坚持事先约定不搞接见的原则,把许晾在客厅就是不见,好不尴尬,许呆了一分多钟只得告退,临走时叮嘱母亲照顾好首长。

3、南京游览趣闻
在宁期间,首长还住过中山陵5号(国宾馆)1号楼,母亲等住3号楼(部长楼)。若是又有中央首长入住(胡耀邦住1号楼,杨尚昆住2号楼,钱正英住3号楼),他为躲清静不碰面,便又住回六一工地。
有次胡耀邦在5号散步,院内有汽车驶过,被警卫员喝止停车,万一碰着首长警卫可担不起。
几乎每天下午,首长总是带着大家乘坐一辆面包车到处游览,莫愁湖、玄武湖、栖霞山、中山陵、清凉山、雨花台,南京各大景点都去了,首长总是混在人群众中漫步。
有次去栖霞山,栖霞寺专门清场,老和尚在山门迎候首长。
母亲和女同事带着三个孩子先下车,一下车就跟着孩子们往庙里冲,老和尚见状惊呼:“怎么全是女人啊!”这句话母亲听得真真的,笑道首长在后面呢(当时栖霞寺主持是宏量法师)。
首长是文人,每到一处景点都会看简介。还真就发现栖霞寺山门的简介上有错别字,嘱咐身边的人记下来交给有关部门要求更正,第二天还过问改了没有。之后再去栖霞寺时,母亲发现果然已照首长指示更正了。
首长到母亲医院检查过一次,母亲记得他在医院上了趟厕所。

4、外地游览趣闻
首长在宁期间到外地去过几次,一次去扬州,主要重访其母校扬州中学,还带大家游览了瘦西湖、平山堂等景点。
扬州住在商业学校附近,大家和首长一样入住总统楼,都住总统套房,大约呆了一周时间,中秋节在扬州过的。母亲还喊同学张丽萍夫妇来玩。
另一次去上海,是为把一对孙子女送到亲家家。
首长住在“二十四层楼”(国际饭店),亲家家就在附近的弄堂里。因其儿子、媳妇正在闹离婚,首长没去,让警卫把一对孙子女送去。儿媳妇是个滚地龙,凶神恶煞,有气冲首长撒啊,警卫员奉首长之命来送小孩招谁惹谁了。

5、首长要吃杂粮
首长早饭习惯喝玉米粥,但南京没吃糊糊的习惯,厨师不会烧,当时物资匮乏的市场上也不好买。
万幸母亲和首长是同乡,在宁期间放了母亲两次假。其中一次母亲回铁管巷娘家时,正巧老家的下级单位刚送来两大袋玉米粉,外公正摊在地上晒呢,听说首长要就让母亲都拿走了。回来再教厨师怎么烧玉米粥,首长吃了很高兴。

6、加班誊写宪法
母亲此前一直以为首长就是来疗养度假的,我这次总算弄清楚了其真实意图。
胡乔木,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另有一个临时性职务——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长。
这就明白了首长为什么闭门谢客,还要躲其他首长,是在潜心起草82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制定宪法当然要心无旁骛,不受外界干扰,不打招呼。
三天两头常有飞机空运来全国各地孝敬的水果特产,更重要的是中央文件。
首长夫人说,虽然中央配有写作班子,但首长还是习惯亲自执笔。
每天晚饭后,母亲和女同事(上图左六)散步。六一工地驻扎有一个连的战士,晚饭后在篮球场打篮球,都打赤膊只穿一条三角内裤。母亲她们每经过篮球场,总是脸红心跳加快脚步。
晚上也没得休息,母亲和警卫员(上图左二)时常被首长安排誊写宪法草案。警卫员谦让,请母亲正坐在许世友为毛主席准备的大办公桌前,自己则坐在一旁的小办公桌。
母亲想开小差,和首长说字写得不好,首长说没关系,会写字就行。每每一誊写就要到三更半夜,首长发话让休息了才能离开,总是困得睡眼朦胧。
厨师晚上会准备好第二天的早饭食材,晚上下班时都将钥匙留给母亲,告知想吃什么随意。母亲正怀着我,每天还要誊写宪法加班到深夜,夜里会去厨房吃点夜宵,这可不算偷嘴啊。

7、我的胎教课程
我是十一月初的生日,因此到了十月下旬,母亲临近预产期,准备回家。
许家屯认为不宜中途换人照顾首长,指示母亲不许回家,就生在外面。但母亲坚持要回家生产,省委书记拧不过,还是批准了。
母亲回家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祖父家即将搬新家,从牯岭路28号(与宫维桢合住,我家住一楼,宫家住二楼)搬到牯岭路2-1号(联排新宅,一家独住,与许京安家同一大院)。母亲让家人先搬家别等她,但家人坚持等她回家后一起搬新家。
10月25日,母亲告别首长,回到牯岭路28号,第一件事就是乔迁新居,搬家花了两天时间,之后才去工人医院(今江苏省人民医院)待产。
那年冬天特别冷,父母带我从医院回家时,天降鹅毛大雪,父亲拦了辆人力三轮车,即便有车斗、父母的怀抱及襁褓包裹,我的小脸蛋还是冻得红彤彤。
我到今天才知道,没想到当时党内德高望重的胡老先生居然为我上了整整半年的胎教课程。
家中书橱显眼处,至今仍安放着一部82宪法,精装红壳封面烫金字,当是祖父旧藏。

三、疑问
1、争议
2012年9月,母亲撰写《难忘的记忆》一文,简要回顾了这段经历。
2019年4月15日,江苏综艺台播出对母亲的访谈节目,讲述了这段历史。但不知何故,录像时母亲提供了上图,导演请示了上级宣传部门,竟然告知胡是争议人物,这段历史可以讲述,但其照片不宜播出,故该节目未敢播出该照。
据我所知,改革开放后的胡老是叱咤风云的正面人物,并无历史问题。
四项基本原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82宪法(现行宪法)等现行体制的基础,都是由他负责起草制定,经小平同志拍板定案,再送中央集体决议通过的。他若还有争议,由他制定的现行体制框架该何去何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来宁时间
母亲回忆当年除了生我才回家,一直出差在外,夏天向首长的报道,应该是五月份。
但是1981年8月3日-8日,北京召开全国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在会议结束时,胡乔木作了重要讲话,习仲勋也讲了话。
母亲等一众工作人员,大半年时间一直跟在首长身边,期间并未进京,待考。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京老照片】我和外曾祖母

【南京访古录】聚宝桥石狮

【南京名人墓】谷壽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