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人墓】陳儀墓
明平江伯家族墓考8
——陳儀墓志考
作者:程逺
简化字“陈仪墓”。
一、陳儀墓志
陳儀(1394.5.9-1445.6.3),第一代平江伯陳瑄三子、第二代平江伯陳佐三弟、第三代平江伯陳豫三叔,官至都指挥佥事(正三品)。
《抑庵文集》卷十、《国朝献徵录》卷一百十、《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三十四,收录王直撰《都指揮僉事陳公(儀)墓誌銘》(下简“墓志”)。
这是陳儀墓的唯一记载,全文辑录如下,笔者标点:
公諱儀,字叔度,姓陳氏,盧州合肥人。故奉天翊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禄大夫、柱國、平江伯、追封平江侯、諡忠襄、諱宣之子也;母夫人湯氏;曽祖諱重一,不仕;祖諱聞,官至成都右衛指揮同知,以忠襄功,皆贈榮禄大夫、柱國平江伯;妣皆贈夫人。公自少,端重謙和,无綺紈之習,好文章、喜韜畧,務窮其所至,欲以自立於世。當時論勲臣子弟,有文武才具者必稱公。永樂中,宣宗皇帝為皇太孫,詔選良家子入侍,公與焉。上雅知其才,特見親任,有所顧問必盡誠以對。漢王蓄異謀,公亦數言其姦状,上臨御之初,果反,凡其所言皆有騐。及事定,以俘獲賜羣臣,公得與公伯等,葢異恩也。車駕巡邉出喜峯口,公以驍勇選在前,適敵人犯邉,摧敗之,多所殺獲。其後屢出廵邉,公皆扈從有勞績。今上嗣大寳位,求文武才賢将用之,成國公朱勇等交薦公。詔大臣試所業,公言出竒制勝之道,皆傅以古兵法。及觀其騎射,從容上馬,引弓連發中之,諸軍皆大呼稱快。同就試者,皆自以为為不可及。遂擢為勲衛,日带刀侍從,益以忠謹見稱。衛拉特使来朝貢,将歸,豐城侯李賢受命率兵送之,言於上,曰:“今兵逺出,慮或有緩急,願得勲衛陳儀者偕往,可計事。”上即命與之,俱出塞二千餘里而還。塞北多爾濟巴勒擾西鄙,公上言:“請於宁夏、甘肅簡精銳,俟春暖俱發,諸道並進,且先約衛拉特相特(犄)角,残冦破敗之,餘必就擒戮,此萬全計也。”上然之。正統五年,麓川叛,上命定西伯蒋公貴、兵部尚書王公驥往討之,公亦在行。明年抵其境,蒲羅諸蠻作亂,道梗不通,公率衆直搗巢穴,擒其首惡,殺數十百人,諸蠻遁走,師遂進。招降鎮康州陶孟、刀門捧,殺敗賊黨刀頼燕、刀門顛等,功居最,陞锦衣衛指揮同知。其冬,攻克戛邦、永怕、孟雷諸寨,斬二千餘級。又領軍獨進抵南甸,所向摧靡,駐營馬鞍山下,為大軍後援,遂以成功。師還永昌,蒋公、王公命為文勒諸石,以彰聖徳。還朝,論功陞指挥使,賞賚甚厚。明年,復往征師踰、貢章,功多,陞都指揮僉事。留守雲南,積糧治兵為後圖,而公乃以疾終,正統乙丑四月二十八日也,生於洪武甲戌四月初九日,享年五十二。娶劉氏,左軍都督真之女,有賢行;側室艾氏、呉氏。子一人,祼,艾出也。女三:長,適武功右衛指挥使歐陽昭;餘在室。櫬之還也,祼将以某日葬應天府江寧縣大山之原,祔於先塋之次。其兄子、平江伯豫,以翰林修撰許彬所述《行状》来求銘。天之生,才固将,以為世用;安國家,撫四夷,而興太平。悠久之業,若公者其人也,然而年不永、用不極、功名不大顯於天下。天既生之,而乃又嗇之,此其意何哉?是宜有銘,俾永永不朽。銘曰:/
平江勲伐偉赫奕,篤生令子才孔碩。恥學儒迂奮武力,思蹂北庭奠西極。
南征桓桓懋廼績,蠻烟瘴雾頓然息。亨衢萬里始發迹,云何長往吁可惜。
大山之原开兆域,我為銘詩勒貞石,揚休述美永無斁。
二、陳儀墓志考
1、陳儀生卒
墓志“而公乃以疾终,正统乙丑四月二十八日也,生于洪武甲戌四月初九日,享年五十二”。
可知其生卒为(1394.5.9-1445.6.3),墓志“享年五十二”记载准确。
2、请铭人
墓志“其兄子、平江伯豫,以翰林修撰許彬所述《行状》来求銘”。
可知请铭人为第三代嗣平江伯陳豫,他是陳儀长兄陳佐长子、陳儀大侄。
3、墓志作者
王直,江西泰和人,明代名臣,时任吏部尚书。
墓志依据的是許彬撰《陳儀行状》,行状当作于卒后不久,墓志撰文时间也当距此不久。
(1)三代:父陳瑄、母湯氏;祖父陳聞;曾祖陳重一。
陳重一,墓志“曽祖讳重一”,同《陳聞神道碑》、《陳瑄神道碑》。
前文已述,唯独其兄《陳佐墓志》作“曾大父諱宗政”,陳宗政?待考。
(2)一妻二妾:妻劉氏,左军都督劉真女;妾艾氏、吴氏。
(3)一子:陳裸,陳儀独子,母为陳儀妾艾氏。前文《陳瑄神道碑》、《陳瑄墓志》皆载其名。
(4)三女,长女嫁歐陽昭,其余二女在陳儀卒后、墓志撰文时尚未嫁。
(5)长婿:歐陽昭,《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二十六:“武功右衛指揮使歐陽昭,三月不朝,參公座且犯奸淫事聞,上命枷示於長安右門三個月”。
5、陳瑄
墓志有三处错误:
(1)“故奉天翊运推诚宣力武臣”
此误,陳瑄的靖难功臣封号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应作“故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
(2)“谥忠襄”
此误,陳瑄谥号“恭襄”,应作“谥恭襄”。
(3)“讳宣之子也”
此误,陳瑄名“瑄”,应作“讳瑄之子也”。
6、陳儀墓
(1)葬期
墓志“榇之还也,祼将以某日葬应天府江宁县大山之原,祔于先茔之次”。
墓志未填葬期,陳儀卒于云南官任,归葬南京祖茔路途遥远,葬期可能拖延较长时间,由其子陳祼负责归葬。
(2)墓址
陳儀墓在“应天府江宁县大山之原,祔于先茔之次”。
这是其墓唯一记载。先茔,指平江伯家族南京祖茔,是从第一代平江伯陳瑄墓安葬此地后,逐渐形成的家族墓地。
陳儀系陳瑄三子,非嗣平江伯,与前文陳瑄、陳佐墓址相同,说明该家族墓可能为聚族而葬,规模庞大。
7、“师还永昌,蒋公、王公命为文勒诸石,以彰圣德。”
从墓志行文看,蒋贵、王驥命谁为文勒石?当是命陳儀。
此碑未见载,大概类似著名的《誓江碑》。
观墓志,其人生顶峰也是军功之最,即正统六年,随蒋贵、王驥平麓川叛,后留守云南。
沐昂《素轩集》卷十一,收录《别意图诗序》,记载陈仪留守云南时作《昆明别意图》。
陳儀参与的此次平叛大概中止于正统八年,其卒于正统十年,此画当作于这两年之间。
其出生于部队大院、军人世家,又是为父、兄请铭,又是平叛后撰文勒碑纪功,又是作画唱和,充分证明传记载其文武双全,所言不虚。
墓志有三处错误:
(1)“故奉天翊运推诚宣力武臣”
此误,陳瑄的靖难功臣封号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应作“故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
(2)“谥忠襄”
此误,陳瑄谥号“恭襄”,应作“谥恭襄”。
(3)“讳宣之子也”
此误,陳瑄名“瑄”,应作“讳瑄之子也”。
6、陳儀墓
(1)葬期
墓志“榇之还也,祼将以某日葬应天府江宁县大山之原,祔于先茔之次”。
墓志未填葬期,陳儀卒于云南官任,归葬南京祖茔路途遥远,葬期可能拖延较长时间,由其子陳祼负责归葬。
(2)墓址
陳儀墓在“应天府江宁县大山之原,祔于先茔之次”。
这是其墓唯一记载。先茔,指平江伯家族南京祖茔,是从第一代平江伯陳瑄墓安葬此地后,逐渐形成的家族墓地。
陳儀系陳瑄三子,非嗣平江伯,与前文陳瑄、陳佐墓址相同,说明该家族墓可能为聚族而葬,规模庞大。
7、“师还永昌,蒋公、王公命为文勒诸石,以彰圣德。”
从墓志行文看,蒋贵、王驥命谁为文勒石?当是命陳儀。
此碑未见载,大概类似著名的《誓江碑》。
观墓志,其人生顶峰也是军功之最,即正统六年,随蒋贵、王驥平麓川叛,后留守云南。
沐昂《素轩集》卷十一,收录《别意图诗序》,记载陈仪留守云南时作《昆明别意图》。
陳儀参与的此次平叛大概中止于正统八年,其卒于正统十年,此画当作于这两年之间。
其出生于部队大院、军人世家,又是为父、兄请铭,又是平叛后撰文勒碑纪功,又是作画唱和,充分证明传记载其文武双全,所言不虚。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