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人墓】何汝霖墓5

道光顾命大臣何汝霖墓考5

——何汝霖神道碑考

作者:程逺

狭义的何汝霖神道碑,未见史料记载,或因洪杨之乱,未及请名人撰写真正意义上神道碑铭,待考。
年谱前附《谕赐祭文》、《谕赐碑文》二篇,俗称“谕祭碑”和“御制碑”,按制当分别立碑于何汝霖墓前,属于广义的神道碑。
我观两篇碑文虽为印刷版本,但字体相同,与咸丰皇帝御笔相符,我认为即咸丰御笔。
考虑洪杨之乱的时局,或为翰林代笔模仿。
此二碑如果存在的话,当属南京唯二的两通咸丰御碑。

一、何汝霖谕祭碑
1、谕赐祭文下达时间
据年谱,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上遣礼部尚书、宗室公奕湘谕祭。

2、谕赐祭文迎请过程
何兆瀛谨案(笔者标点):
是日,备黄亭、祭文架、黄绸(黄绸备裹祭文筒,筒由礼部备)。
请亲友四人,蟒袍補袿,至礼部大堂祭文前,行一跪三叩礼。
捧祭文安黄亭内架上,乘马前引在黄亭之前。
用龙凤扇、龙旗、黄节、提炉、御棍,统在亭前,鼓乐随之。
礼部官随行至门,孝子青长袍袿跪迎于大门外。
前引先行,礼部司官在后,司官二人请祭文,入安黄案上(案用黄套,设月台上东南)。
设奠具(用高几,上安奠池、奠爵),备祭品如礼(即祭席,外加猪羊)。
读祝官(鸿胪寺鸣赞)向西北,立读。
天使立奠酒三爵(递酒、进爵,皆礼部司官),孝子跪于月台之西。
读毕,司祝送燎所(月台下正中,预设燎池)。
孝子至台下,北向行三跪九叩礼,谢恩。
天使入席,呈礼。
孝子谢天使于阶下,跪送于大门外,礼成。

3、谕赐祭文
现据年谱,全文辑录如下(笔者标点):

諭賜祭文:/
六卿分職,劻勷資禮樂之官;三錫酬庸。裦卹備榮哀之典。憶論思於密勿,蓋績長留;獎勤勩於踐敭,芝函載賁。爾原任禮部尚書何汝霖,稟懷誠慤,立志清方,禔躬嚴圭璧之修,淹學樹巖廊之式。克詳儀物,起家聿始於經明;無愧科名,觀政早兼夫内直。躡丹梯以晉級,秩三遷而/
命贊機宜;依紫禁以升華,職九伐而班高槐列。出入雲霄之上,為國股肱;翺翔日月之旁,司天喉舌。溯/
成廟握符之世,進嘉謨而/
帝簡允孚;迨朕躬秉籙之初,攝農政而秩宗洊掌。軫頹齡之力憊,特予掖扶;解樞務之心劬,仍隆毗倚。庶登大耋,長佐清時,何末疾之偶攖,遂老成之淪謝。求舊笏而永維前事,披遺章而彌用愴懷。寵以崇銜,並滌因公之纇;賜之經襚,式增屬纊之光。榖貽俾與於鹿鳴,模範猶昭於鵷序。卅載之成勞勿替,禮特舉夫易名;/
三朝之恩遇渥膺,儀更申夫薦俎。嗚呼!眷兹耆碩,絲綸揚史冊之芬;嘉爾寅清,籩豆煥几筵之色。靈其來格,尚克歆承。

二、何汝霖御制碑
1、谕赐碑文下达时间
据年谱,咸丰三年三月囗日,御制碑文下。
此处“御制碑文”应即年谱前附《谕赐碑文》,但未载迎请过程。

2、谕赐碑文
现据年谱,全文辑录如下(笔者标点):

諭賜碑文:/
朕惟典隆求舊,追宿徳於寅清;恩獎成勞,紀嘉謨於辰告。葢出納重樞衡之選,斯裦嘉增彜鼎之光,允勒豐碑,載申巽命。爾晉贈太子太保、原任禮部尚書何汝霖,敦學惟誠,宅心匪懈,秉大江誕生之厚,際/
皇考特達之知。名策萃科,旋賡苹野,階由水部,乆直薇垣。溯自方略青編,憲司丹記,稟經黄閣,宣制銀臺。襄廷尉之持平,涖宗丞而進秩,飭紀綱於雙闕,存廌繡鳴騶,周咨度於兩河。駪征攬轡,佐司馬、司農、司銓之政;五庫風清,承如絲、如綸、如綍之言。九天日近,靡不持躬矩植,臨事冰兢,用是洊擢正卿,回翔中禁。曉仗綰節趨之鞚,夏官崇獨坐之班。惟/
先朝之寵任迭膺,迨藐躬而倚毗尤切。靖共爾位,綜大禮以無愆;精白乃心,贊明禋而有恪。雖引疾重違,其請俾解樞務,以養和而延年,素習於勞,仍筦容臺。而致敬身後之章猝,覽生前之議胥蠲。經被飾終,更宫銜之特晉;親藩代酹,尤世賞之永延。表厥生平,諡之“恪慎”。於戲!汝職謹司喉舌,念老成,尚有典型;予懷痛失股肱,冀彜憲,昭兹來許。苾芬式薦,金石永垂。

3、何汝霖谥号
碑文中提到何汝霖谥号“恪慎”,是在碑文下达前。
据年谱,咸丰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奉旨谥“恪慎”。兆瀛谨案《谥法考》:敬恭官次、威容端严、温恭朝夕皆曰“恪”,夙夜敬畏曰“慎”。
通常皇帝赐谥前,家属需先递交表述其生平的行状,作为赐谥依据,但史料未载《何汝霖行状》,待考。
由此可知,谕祭碑先下达,为代表皇帝祭奠时宣读用,读后送燎炉焚烧;
御制碑后下达,内容与谕祭碑相似,按最后四字“金石永垂”,专为墓前立碑用。

三、二碑案例
我见过周边、现存、清代、与何汝霖品级(正一品)相同、墓前二碑者有:

1、秦承業墓(从一品)
墓在南京尧化门火车站附近。
据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资料,其墓前有两通神道碑,其一碑额为“御制碑文”,明确为“秦承業御制碑”。
史料无载《秦承業神道碑铭》,结合其道光帝师身份,因此我推测另一碑即“秦承業谕祭碑”。
南京已知清代高官墓的谕赐碑和御制碑,现仅存此一例,安徽现存实物较多。

2、王永吉墓(正一品)
墓在安徽省天长市谕兴乡谕兴村蜘蛛山碑。
墓址今仅存御制碑一通,保存完整,下为龟趺座,中为碑身,上为碑额。
碑额天宫篆书四字“御制祭文”。
我推测原来必有谕祭碑,地名“谕兴”即来源于此。

3、張廷玉墓(正一品)
墓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双溪行政村蒲庄自然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前神道最前方,东西分列二碑,东碑为谕祭碑,碑额天宫篆书四字“天恩谕祭”;
西碑为御制碑,天宫篆书四字“御制碑文”,碑身残件刻满、汉文,似“汪由敦神道碑”。
此二碑皆残损,现按原型修复,与王永吉御制碑大体相似。

4、王引之墓(正一品)
墓在王永吉墓北,现存二碑,一为谕祭碑、一为御制碑。
二碑皆仅存碑身,碑文清晰,不见碑额、碑座。

5、劉銘傳墓(正一品)
原墓已毁,今新建墓地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大潜山北麓。
新墓的神道中段,立有新仿二碑,一为“刘铭传神道碑”,一为“御制碑”。
其他如合肥的李鴻章墓,其墓早年破坏,现存四碑,不再列举。

四、小结
何汝霖墓,是我迄今为止独立搜集到的第一处清代葬在南京的正一品文官墓。
想我长年搜集南京名人墓,其中也关注南京清代一品官墓,且在迈皋桥工作多年,又参与撰写《凭湖襟江一高地——迈皋桥》,此前尚不知辖区内或曾有清代葬在南京的最高级别文官——何汝霖墓,而未能赶在该地块拆迁前调查走访,不无遗憾。
End.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京老照片】我和外曾祖母

【南京访古录】聚宝桥石狮

【南京名人墓】谷壽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