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人墓】何汝霖墓1

道光顾命大臣何汝霖墓考1
——何汝霖墓志

作者:程逺

1、南京清代一品官墓
多年来我尝搜集有清一代葬在南京的一品官墓。
其中正一品墓,迄今仅得“靖逆侯”家族墓(韦爵爷老把张勇之后,世袭靖逆侯,葬江浦县五槐庄),但侯是超品爵位,还是武职。
从一品墓六处(文、武兼有):刘继禄墓(湖熟)、鲍虎墓(六合)、梅瑴成墓(句容)、董教增墓(西善桥)、秦承業墓(尧化门)、鄧廷楨墓(仙林)。
正一品文官墓有没有?原以为熊赐履墓在淳化,后经我考证,其墓在今马鞍山市境内,不属南京。
另据我参与的《尧化——缘以姚坊闻世的门里小镇》,管秋惠老师披露,2009年3月23日,李从善先生在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上城风景小区北区施工工地(今苏果超市后),发现“丁得春墓碑”(丁曰健父母合葬墓碑),碑文墓主散阶为“诰授奉直大夫”(从五品)、“诰封光禄大夫”(正一品),待考。
以上,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几经积累,反复提及。

2、寻找何汝霖墓记载
何汝霖(1781.8.2-1853.1.12),江苏江宁人,《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五·列传一百六十二有传。
2019年7月8日,我见《夏家鏞墓志铭》中记载“同里何公汝霖方在樞府”。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查何汝霖(何汝霖,字雨人,名、字常见,历代同名同姓者多,注意区分)履历,常年任职中枢,历任兵部尚书、一品顶戴署礼部侍郎、署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道光顾命大臣、官至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正一品。
如果其归葬故里的话,将是我所知清代葬在南京的最高级别文官墓,惜本地史料对其墓却无只言片语记载,不无遗憾。
其墓查询不易,自我写《夏家鏞墓1》时即备案,直到2020年4月19日续作《夏家鏞墓2》,才又想起何汝霖,遂作本文。

我的思路,既然史料中不见直接记载何汝霖墓,就转而从碑志中寻找蛛丝马迹。
更令人失望的是,《续碑传集》卷十一·咸丰朝部院大臣,仅收录《何汝霖传》(引《江宁府志》),仍不见其墓。
可叹堂堂顾命大臣,位极人臣,《碑传集补》、《续碑传集》、《碑传集三编》、《广清碑传集》皆失载其碑志。
及读《越缦堂日记》,有对“何恪慎公碑”的评价。
何汝霖谥号“恪慎”,从日记时间判断,当指其无疑,始知世间果然存其碑志。

3、何汝霖墓志
《躬耻斋文钞》卷十,收录宗稷辰撰《何恪慎公墓志铭》(笔者标点,下简“墓志”):
道光初,稷辰館德州公邸,得见其,及門江甯何公閱十餘年。稷辰試樞,直公方長其曹,及補入,公已由三品卿超躋樞輔。晨夕聞教者八、九年,備見其練於事而謹於言信,足爲後進施法矣。咸豐元年,稷辰入臺。假歸,北還朝,而公喪已逾大祥,恨不復見顔色。讀其《自爲年譜》,愴然追憶其生平。公嗣兆瀛,以銘幽之文請,義無辭也。按《譜》,公家自江西,遷金陵裁四世。曾祖諱祥生,祖諱世榮,父諱天錫,皆以公貴,累贈光祿大夫、兵部、禮部尚書。贈公三子,而公爲仰,名以汝霖,字曰雨人。幼向學,迨學既成,而成名甚晚,蓋九年而爲弟子員,又十年而選拔入成均,廷試用工部曹。又十年始中乙酉順天榜,再試禮部不第,遂補官專值樞垣。歷主事、員外郎、郎中,皆在都水司。諭俸截取知府,復試御史,皆記名。/
宣廟特旨,改京堂,擢内閣侍讀學士,轉太常、大理兩少卿,出樞曹。未幾,爲軍機大臣,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洊兵部侍郎,調戶部管錢法堂。尋升兵部尚書,遭母丁太夫人憂。服闋,以一品銜署禮部左侍郎,旋署戶部尚書。庚戌正月,受/
先帝顧命。/
今上御極,補禮部尚書。屢以年高職勤,給乘給扶,賜葠賜食,遇風雪許靜坐直廬,。及解機務,仍留禮部,乞休終不允。以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薨於位。/
上悼卹非常,命恭親王奠醊,輔國公奕湘致祭。贈太子太保銜,予諡恪慎。賞其長孫承禧爲舉人。公兢兢慗慗,從郎官至正卿,一以實心上孚兩朝,異數殊恩備極優渥,非盛德曷致此哉!雖其退直之下,未嘗以平時對命之語示子孫,其補闕於無形者,非外人所能識。而讀公遺疏有云:“恭儉以立,裕國之本。勞謙以廣,納諫之基。慎號令以免叢脞之虞,明賞罰以一軍民之志。”存此數善言於疾革,則其生前之立心輔政,從可知已。公官水部,久習水事,故奉使勘東南兩河至於再三。以及振蕃讞獄,必不苟焉,負朝命之重顧,所以盡乃職者,皆不自言。而昔年共事諸公,罕有在者,欲咨詢其政迹而無,山其簡淡弢晦,夫豈常人之所能及耶?
公生於乾隆辛丑之歲六月十三日,享年七十有二。配鄭夫人,前卒。子三:兆瀛,舉人,戶部郎中,候選知府;兆濂,從一品廕生;兆溥,幼。女二,適仕族。孫承禧,内閣中書。曾孫二,佑官、枏官。鄭夫人已葬神策門外邁皋橋之原,公匶厝京師,待金陵平乃歸窆。豫爲之銘,曰:
公之先德,潛修冥冥。有子通顯,善歸於庭。
父恒詔之,聽如辟咡。母恒孩之,笑展兒齒。
壽母耄年,/帝賚恩言。惟家之修,稱邦之賢。
家有令人,國有長者。不尸其名,澤被朝野。
恪如執玉,慎如緘金。節惠無慚,永昭棐忱。
江氛早息,江山復滌。公神可歸,慰安幽宅。

4、墓志撰写时间
宗稷辰,墓志作者,收录在其撰《躬耻斋文钞》卷十。
《躬耻斋文钞》凡二十卷,后编六卷,初刻于咸丰元年(1851),此时何汝霖健在,该版不可能收录此篇。
后有同治九年(1870)重刊本;民国二年(1913)铅印本,古越九曲山房藏版。当为同治以后版本收录。
《知所止斋自订年谱》收录的时间最晚一文,为咸丰三年三月,咸丰皇帝御笔《御制碑文》。
再结合墓志“而公丧已逾大祥”、“读其自为《年谱》”、“公嗣兆瀛,以铭幽之文请”、“公柩厝京师,待金陵平乃归窆”等语,可以判定作文时间。
“待金陵平”,指洪杨之乱,咸丰三年二月二十日,太平天囯攻克江宁,三月一日(1853.3.29)定都天京。何汝霖卒日据此时尚不足三月,自然无法归葬故里。
“而公丧已逾大祥”,大祥,指老人卒后两周年祭礼。
可知墓志大致作于何汝霖卒后二年,即咸丰四年十二月初四日以后。

5、古人对何汝霖墓志的评价
墓志文后有“定甫”注(笔者标点):“纯以空灵简洁取胜,《荆公集》中志状多有此种,铭亦古简不凡。”
李慈銘《越缦堂日记》云,定甫系作者宗稷辰家子弟,故按语多赞美之词。
反观李氏自己的评价,《越缦堂日记》·同治癸亥七月十六日:“阅宗涤翁《躬耻斋文集》……然其文法颇能由望溪、震川以上溯欧、曾,中年以后,所作碑志,往往有佳者。如《何恪慎公碑》,直到庐陵胜处。”《樵隐昔寱》卷十,亦引此说。
可见李慈銘、平步青等同时代的文史学家,均对该墓志行文做出高度评价。
但《越缦堂日记》将墓志误作《何恪慎公碑》,不确。

6、我对何汝霖墓的认定
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何汝霖卒于北京官邸,我在读其传记时便心道不妙,因为转年即咸丰三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年份——太平天囯定都天京。
不出所料,据墓志:“公柩厝京师,待金陵平乃归窆。豫为之铭”。
既然何汝霖墓志并未明确其葬地,而我认为其归葬南京,自然有我的道理,尽在后文。

7、何汝霖子女
墓志只记载了何汝霖的三子、二女,实际不止,据年谱如下:
(1)戊辰,28岁,二月,子恩元生,三日而殇,郑夫人病几不起,越数月始愈。
何恩元,何汝霖长子,鄭夫人出,早殇。
(2)己巳,29岁,六月,次子兆瀛生。
何兆瀛,何汝霖次子,鄭夫人出。
(3)辛未,31岁,十二月,大女纯官生。
何纯官,何汝霖长女,鄭夫人出。
(4)癸酉,33岁,十一月,二女和官生。
何和官,何汝霖次女,鄭夫人出。
(5)丁酉,57岁,四月,四女慶官生。六月殤。
何慶官,何汝霖四女,妾陳氏出,早殇。
年谱未载三女,不知“四女”系排序错误,还是确有“三女”漏载?
(6)庚子,60岁,四月,三儿兆濂生。
何兆濂,何汝霖三子,妾陳氏出。
(7)丁未,六十七岁,冬月,四儿兆溥生。
何兆溥,何汝霖四子,妾陳氏出。
由此可知,何汝霖至少有四子、三女,比墓志多出的一子、一女,皆为出生不久早殇。
通常习俗,未成年者不记入家谱,故墓志不载。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京老照片】我和外曾祖母

【南京访古录】聚宝桥石狮

【南京名人墓】谷壽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