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访碑录】新建逰山廟碑

《新建逰山廟碑》寻访记

——《高淳县志1986-2005》所录碑文纠错19处

作者:程逺

简化字“新建游山庙碑”。
该碑旧为高淳县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地址:漆桥镇游子山顶电视转播塔院内。
今位于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游子山村、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电视台已拆除,现在真武庙前。
早知该碑,但数次路过游子山,皆从山下而过,未及上山访碑。

2017年2月26日,我陪父母高淳旅游,首次开车上山。
当天阳光耀目,此碑就在山顶停车场边,下车时却未瞧见。
从真武庙出来回到车边,方见此碑。
同年5月6日,陪爱峰一家再游,已不许开车进山,只得带着小朋友们一块儿爬山。

旧志不载该碑。《高淳县志1986-2005》收录“游山庙碑”:
“系游山真武庙碑,明万历十八年(1590)立,现存高淳县电视台院内。碑长2.1米、宽0.86米、厚0.14米;有座基,长1.05米。碑额横刻‘新建游山庙碑’六字,为阴文双钩篆体。碑文由韩叔阳之子、大宁都司韩邦本撰写,邦本之子、明万历进士、福州巡按使韩仲雍立石。”
碑额记载不确,并非六字,而是“遊山庙碑”四字九叠篆,属于艺术字,非题字。

同书还收录碑文,但错漏甚多;标点失误亦多,更有甚者将碑中所引《庄子·在宥》之经典胡乱断句。
该碑中部偏下处已断裂三分,现虽经修复黏合重新树立,但一小部分碑文损坏不可辨认。
故县志也非一无是处,可以弥补部分缺损碑文。

现据县志将碑文辑录如下,不同处红字标注,括号内订正了县志和原碑错误,可以接受的异体字不再指出(笔者重新标点):

新建逰山廟碑/
逰子山從歇息隴分支,聳峙固城湖東,匝以三湖之浩渺,揔乎群峯之蒼翠,盖高淳鎮山也。《建康志》、《金陵志》咸謂孔子適椘逰此山,/
故名曰逰,其説不經。余考《大逰》、《小逰》本琴曲名,今俗謂此山为大逰,其旁又有小逰山。意古者必有高蹈蜚(县志误“渺”)之士,弦歌山間恣情/
逰適,故好事者因以琴曲名山,未可知也。東有伍員乞食瀨渊,是(县志误“潸”)逰者;北有羊左併食蒲塘,是義逰者;西有謝朓(县志误“鉴”)池青山,是宦/
逰者;南有初平叱(县志误“乎”)陵陽,是仙逰者。若三茅冲舉於華陽、弘景嘯傲於石門、稚川烹丹於句曲、太白騎鲸於牛渚,皆不出百里外,安/
知其不遊此山與?又安知逰此山者,不有(同“髏”,县志误“类”)若人者與?又安知不有薄若人之逰,而獨與(县志误作“夫”)逰者與?特隠而不彰,(县志误“遗”)而難名,後之人(县志加“”)/
徒以琴曲名山。斯人也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县志误“有”)以耳聞,不可以目見,殆所謂民無能名者已。昔鴻濛拊髀雀躍,而雲将不得問/者,三年;(原碑误“壼”)丘子謂至逰者,不知其所適,而况可得而名乎?又况余(县志误“作”)非人,六鑿相攘,曽不足以假道逍遥之墟,而得以知其不可名/
之遊者乎?山故無廟,而廟其巔以奉//
真武,始於萬暦戊子之春。轉木運(县志误“砖”)之艱,不啻捫(县志作“”)危而建魁,雖力於十方,而僧(县志误“其”)芳、道恭為植,募化之功為多也。廟既成,逺近/
之來遊者(县志作“群”)至,其意盖以謁神。而神(县志误“明”)操蛇之族,出雲雨以潤澤四境,驅疫祟以庇(县志作“佑”)萬民。其來謁而逰者,不為荒而為益,則雖崇/
室宇豊,禋祀倘亦國典所不禁也。余雖非人不足以知至,人之逰而得與(县志作“群”)至之徒,瞻仰巨麗,乃心寔有所向徃焉。恨不携金徽來/
(县志漏字)《招隠》,一鳴胷中丘壑之情也。姑因廟僧之請,而粗為之記嵗月如此云。/
皇明萬暦十八年嵗次庚寅七月七日/(县志下不载)
             邑人大寧都司断事韓邦本撰文/
                     男吏部肄政進士韓仲雍立石
                                                囗 囗             囗       
             首事/孔照明   髙察   邢世輔   王世惠   徐   鶴   劉   常   孔志義    孔   軾    髙尚憲
                     /孔斈禮   髙宜   俞   秩   髙仲軒   徐世祿   孔德二   孔  孔真賢   髙   誌

据碑文,游山庙始建于万历戊子(1588)春。
碑立于万历十八年七夕(1590.8.6)。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京老照片】我和外曾祖母

【南京访古录】聚宝桥石狮

【南京名人墓】谷壽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