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访碑录】“江甯首鎮”坊额
“江甯首鎮”坊额
——兼谈“江宁”之名
作者:程逺
简化字“江宁首镇”。
一、“江甯首鎮”坊额
1、“江甯首鎮”石刻
2020年3月5日,施德荣先生在“金陵漫步”微信群,分享了“江甯首鎮”石刻照片及发现地。
该石刻照片,薛马宁先生摄于2012年6月,石刻为横额形制,青石质地,尺寸不明。
正面自右至左四个肥腻的馆阁体大字“江甯首鎮”,上款“大清同治十二年立”,下款“民國柒年十月重修”。
我是首次见到该石刻,亦未见著录,出处待考。
2、江宁首镇牌坊
施先生也指出,该石刻为牌坊构件,原在江宁医院,2012年在距此东面3公里外河边出土。
施先生当时到现场调查了该石刻,并和同伴将之移交给江宁街道保管,现存不明。
据《千年古街江宁镇》(《汤山风情》):一些老人说,当年镇南街头有个牌坊,上书“江宁首镇”四字。
则可推测,新发现的“江甯首鎮”石刻,系晚清时期,江宁镇南大街南首的牌坊坊额。
据《江宁街道志》,1986年下半年,江宁集镇主街道重命名,南大街为瑜桥街。
江宁首镇牌坊原址,今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瑜桥街130号。
或许“破四旧”时拆毁牌坊,构件挪用修桥铺路,故坊额才会出现在距离原址3公里外的河岸边。
二、“江宁”之名
1、“江外无事,宁静于此”
写作本文时,看见江宁街道2017年的一篇网文《街道流年·忆江宁》。
https://www.sohu.com/a/166550830_741766
文中配图有张街边雕塑“外江無事,寧靜于此”,不觉诧异,本地人竟会将“江宁”之名出处写错!
“江宁”之名,出自南朝·顾野王《舆地志》:“江外无事,宁静于此”,此书原本早已散佚,只可从后世书引文中知晓片段。
宋《太平寰宇记》卷九十:
故江宁县城,在县南七十里。《舆地志》,晋永嘉中,帝初通江南,以江外无事,宁静于此,因置江宁县。南门临浦水,至今呼江宁。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宋纪·太祖文皇帝(《永乐大典》卷一万二千二百七十四·宋文帝九,同):
江宁县,临江渚。晋·咸和之后,以江外无事,于南浦置江宁县。宋白曰,江宁县,本秣陵之地。晋置江宁县,在今县南七十里,故城存焉。隋·开皇十年,移于冶城。按宋白所谓今县,乃天祐十四年,杨氏所置县也。
查阅了各古籍版本,均为“江外无事,宁静于此”。
而直到现代,江宁各书中始将该句误作“外江无事“,应尽快纠正此误,以免再贻笑大方。
2、江宁县故城
(1)故城位置
《至正金陵新志·江宁县图考》:
江宁县……古城在今城西南七十里,南临江宁浦,周六里四十步,其地仍在县境。
此后《嘉靖南畿志》、《万历应天府志》、《康熙江宁县志》、《乾隆江宁新志》等记载相同。
江宁县故城,即后世之江宁镇、今之江宁街道所在地,没有争议。
(2)建置时间
上文已引《通鉴》:
晋·咸和之后,以江外无事,于南浦置江宁县。
《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九:
江宁城,在府西南六十里。晋武帝太康初,分秣陵,立临江县。二年,更名江宁。其治所临江滨,南为江宁浦(后引《资治通鉴》上文)。
《东晋疆域志》卷一,指出《舆地志》记载的江宁县建置年代为晋永嘉中,疑误。
江宁,《沈志》晋武帝太康元年,分秣陵,立临江县,二年更名。
乐史称(指《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著)《舆地志》又云,晋永嘉中,帝初通江南,以江外无事,宁静于此,因置江宁县。南门临浦水,至今呼江宁。
今考《晋书·地理志》亦云,太康二年,分建业置舆,《沈志》同,则《舆地志》之说误也。
由此可知,古人旧已发现,古江宁县建置时间,有西晋·太康、永嘉、东晋·咸和等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