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名人墓】李超时墓

镇江李超时烈士纪念墓

作者:程逺

李超时(1906.2.1-1931.9.19),原名振华,江苏邳州(今邳州市)人。
资料多作“江苏邳县人”,不确。其生于光绪二十三年,邳州时为徐州府下辖。1912年民国成立后,始改邳州为邳县。
官至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政委,军长何坤牺牲后继任军长兼政委。
1931年9月19日,在镇江北固山鸡子岭刑场就义。

早就听说镇江烈士陵园有李超时纪念墓,一直未见图像、介绍,究竟如何有待实地探访。
以前去焦山、北固山,常路过东吴路,瞧见大路南侧镇江烈士陵园北门紧闭,只当不开放。
之后有次去青云门寻访汉荆王刘贾墓,老远望见烈士陵园南门大开,才知需由南门进入。
2017年9月23日上午,我陪父母镇江旅游,来到镇江烈士陵园(门票免费、停车免费),今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大市口街道鼓楼岗社区、鼓楼一村119号(南门门牌),寻访陈光墓(小陈光)、顺访李超时墓。

先参观镇江烈士纪念馆,有李超时的一小块专题展区,但未介绍其墓。
询问馆员陈光墓,不知,告知烈士纪念碑前方两侧为烈士墓地,前往寻找。
出纪念馆向北,沿小道前行不远可见“英烈亭”,此处即“北固英烈殉难地”:
土地革命时期,江苏大地卷起农民暴动的风暴。国民党当局调集大批军警疯狂镇压,并于1930年11月在省会镇江建立了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对从全省各地被捕来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进行非法刑讯和残酷迫害,约300多人被杀害于北固山下,其中有县团级以上干部40多名,北固山麓成为镇江的“小雨花台”。为了纪念先烈,2008年5月8日建成了北固英烈殉难地,并建有英烈亭及李超时烈士铜像。

亭两侧有两块巨石,北侧一块草书“北固红楓”;南侧一块刻李源潮题诗《祭李超時軍長》(馆内展出此诗全文,上石缺少题名):
千年北崮寄/英魂,江涛不/息警後人。
松/柏丛中红楓/火,俱是烈士/血染成。/
李源潮戊子春
戊子即2008年,李源潮时任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
李超时是其母亲的前夫,关系不言自明。

亭前北侧还有块红色大理石,题名《纪念牺牲在北固山下的英烈/北固山下洒热血/神州大地留英名》,刻有28位县团级以上烈士姓名及职务,左起第一即李超时。

亭后即李超时半身像,身着红军军装,头戴八角军帽,右手叉腰。
底座正面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兼政委/李超时烈士”;
背面刻:
建设单位:镇江市烈士陵园管理处/
承建单位:南京宁华环境艺术研究所/
设计人员:江苏省美术馆艺术总监、/
                 中国工艺雕塑学会理事、/
                 国家一级美术师:罗世平/
                 南京宁华环境艺术研究所/
                 所长:刘建华
建设时间:二〇〇八年清明/
中国共产党镇江市委员会/
镇江市人民政府/敬立

纪念碑前东侧,三排烈士纪念墓,上排左起第一即李超时烈士纪念墓。
墓地仅有一块红色大理石墓碑,不足半米见方,上刻:
中国工农红军/
第十四军军长兼政委/
李超时 烈士/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三日立

据《烈士陵墓移址重建记》:
一九六六年春,中共镇江市委员会、镇江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北固山前/峰建革命烈士陵墓。同年八月,将分散在我市北固山、宝盖山、九华山、桃花/坞、南郊等地的135位革命烈士遗骸,迁移至市革命烈士陵园内集中安葬。随/着岁月的流逝,烈士陵墓严重风化、破损,为了更好地缅怀革命先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由市规划设计部门论证,经镇江市人民政府批准,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将烈士陵墓在园内移址重建。新烈士陵墓分布在烈士纪念碑/两侧,呈月牙形,与高耸入云的纪念碑融为一体,象征着革命烈士的精神与日/月同辉,用红色花岗岩砌成的烈士陵墓静卧在绿草丛中,寓意着革命烈士忠魂/与大地永存。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八日新烈士陵墓竣工。/
镇江市烈士陵园管理处/
一九九七年三月



PS:
李超时墓,今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碾庄镇才庄村(旧名柴庄村)14组、李超时纪念馆内,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保)。
据资料,其墓原位于柴庄村东北三里邱楼口、柴庄李氏祖坟,今纪念馆北2公里有邱楼村民组,当为李超时墓原址。则纪念馆内为迁葬新墓。
近日看到油管上李源潮在复旦同学聚会时“发牢骚”的视频,这才想起李超时,遂作此文。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京老照片】我和外曾祖母

【南京访古录】聚宝桥石狮

【南京名人墓】谷壽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