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名人墓】王嘉宾墓1

王嘉宾故里寻访记

作者:程逺

·前言
1、本文末尾涉及王嘉宾墓原址及迁葬情况,凡涉及墓的,大多归类在【名人墓】项下。
2、以往系列归类,按现代行政区划中的【市】归纳,感觉过于笼统,现细分到【县】。
3、本文记述如有偏差,当以老乡及王嘉宾后人为准。

一、王嘉宾故居原址
2019年4月5日,我陪父母到高淳旅游,下午离开下坝东岳庙,前往“王嘉宾故居”(下简“王家”)。
王嘉宾,下坝王家村人,今属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下坝社区王家村(旧属定埠镇下坝乡银杏村王家村民组),电子地图未标,在“下坝工业园”东、“银杏村”西南、芜太公路南、胥河北岸。
村中门牌是“银杏村王家”,电线杆挂牌是“桥西村”、“桥西变电”。
其实就在下坝东岳庙背后的河对岸,两地直线距离不足200米,却因附近无桥过河,必须绕行西面的下坝公路桥,兜一大圈方可到达。

从下坝方向过来,有两条路可以进村:
一是大路,下坝北面的芜太公路(S239省道)向东,从村北进村,公路上有巨大醒目的村名牌,我走的正是此路;另一是小路,下坝向东沿909乡道,从村西进村。
行驶在芜太公路,王家村西北的公路边,立有醒目美观、古色古香的村名标志,该村就在公路南面。
过路标后,由村北口进村,需过一座小桥,将将能容一辆小车通行。


村口有个小插曲:
过桥往南进村不远,村北口路东出现一座豪宅,门口设停车场,停车步行进村。
看见村北首户的这座豪宅,不由感叹该村生活水平真高。
孰料之后在村中转了一圈才发现,全村仅此一座豪宅,其他多为老旧房屋、土坯窝棚、废屋基等,后起楼房也平淡无奇,多直接水泥外立面,不加装饰,无一能与此宅相比。
村民说此宅是外地老板的,并非本村村民居住。

王嘉宾在村中果然享有盛誉,1913年去世,作为百年前的人,现在当地问起,仍是妇孺皆知(村中多为留守老人)。
这里先遇见一对中老年夫妻,正骑着电三轮外出,告知沿村主路进村,一路往南到河边再问。
再前一小巷口,一位大叔蹬三轮外出,回答哪还有什么故居,早拆了,听到这里不免心中一凉。
再往里走,有一块空地设置全民健身器材,四位大娘围坐在一起,做着手中活计。
向她们询问,起先听岔了,指着健身器材南侧的废屋基,说就是这里,大概是这家主人和王嘉宾名字相近。
再次强调是找“王嘉宾故居”,这才反应过来,其中一位大娘说带我们去,从家拿了保温杯、锁好屋门,说走就走。

当天高淳之旅,一路问路都很顺利,各村中留守老人也都能说普通话,不全是难懂的高淳话,至少交流无碍。
问路时发现当地口音一个特点,王家村的“家”念ga,王嘉宾的“嘉”念jia。

一路上我与大娘边走边聊:
我:“王家还在吗?之前问路,老乡说拆了。”
大娘:“是早就扒了,土改时扒的,带你到原址看看。”
我:“具体哪年还记得吗?”
大娘:“70年前,1949年高淳解放后土改,王家成分不好(王嘉宾乃前清解元、民国参议员),土改分了他家老屋房产。”
大娘今年86岁高龄,16岁嫁入本村,当年土改即分得王家西屋两间,说到这里至今仍格外高兴。
之后我们来到王家原址前,大娘还指给我看她家分到的房产,“蓝铁皮屋顶的就是”,早已拆改

王家整体格局,坐落王家村南、胥河北岸,坐西北朝东南,面对胥河。
老屋一共三进院落,前两进是房屋,各有东西配房, 均为平房,但十分高大。
每进都间隔天井,共两个天井,屋后第三进是花园。

当年土改,村民们分到王家老屋后,就根据各家居住需要,拆房改建,这样王家基本上就被扒光了。
上图中主体建筑部分即王家原址,前两进老屋主体无存,现为前后两栋三层楼房。
感谢图中巷内几位老人带路、指认与讲解。


现如今,王家旧屋仅存第一进东配房一栋(上图)。
从外观上看,东侧外墙的确是旧基旧砖,白灰斑驳,上部还残存2个铁钯子,这是江南传统木构民居常用的。

旧时的东侧便门,现用红砖封堵,还保留着原来的青石门槛和垫脚石。
外墙基础、墙面下部、上部用了几种不同的砖、石材料,不同的砌筑组合,可以观察当年老屋建造方法。
屋后转角处,还砌着一根白色条石。
下部开一窗,窗沿上下条石,中间隔着一根根铁窗棂;上部中央留一气窗。


王家西侧有一口大塘,现在的造型像月牙池。
听说老塘原本比现在更大,重修后缩小了不少,但还是比一般村落中心的风水塘要大。

二、王嘉宾墓原址
王家最后一进的花园早已无存,原址上改建了民居,里面住的大叔口音较重,我向他了解了一些王嘉宾墓的情况。
资料显示,王嘉宾墓原址位于王家村西,1997年11月迁葬游山,今游山烈士陵园侧。
大叔大概指了墓地方位,在老屋北面。
1997年水利建设,引村南胥河,环绕村西、北、东三面,形成支流。
而王墓正在新开挖的河道上,虽然早在1984年就被高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高淳县文物保护单位,仍需搬迁。

大叔介绍,与王嘉宾一同迁葬的是其小妾,因正妻未生育,小妾生有二女,其一嫁到童家生子(王嘉宾外孙),后任县领导。
但据王墓碑落款显示,立碑人是王的子、孙二人。
大叔当年参与王墓迁葬,老坟里出土的是半米来长的小棺材,迁葬游山新坟。
王嘉宾正妻墓,迁葬到村东北方向的附近邻村,未与王嘉宾合葬。

这里插句题外话:
各地走访有种现象出奇一致,祖上衰落后,现代凡重新崛起的,都是近支中有人在当地当统战部长;
迁坟时,总会有一个体弱多病的跟着挑棺材,过后不久吐血而亡。

·小结
高淳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单,公布名称“王嘉宾故居”,顾名思义,应该保留有王嘉宾家的房屋宅院。
但实地走访后,才发现真是上了日本鬼子当,若早知如此,当不会到此一游。
当天不只上了这一回当,上午寻高淳区保“固城李家祠堂”,文保公布地址在“李家村东南”,实际在李家村西南角;
而此处“王嘉宾故居”,公布地址“芜太公路南约200米”,实际在公路南约500米,基层文保真不靠谱。
我不认可该文保名称,故居几乎无存,不宜定名“王嘉宾故居”。
当地为打造文旅,可作“王嘉宾故里”,文保名称应作“王嘉宾故居遗址”。
老乡告知村北还剩一户王家近亲,好像是王嘉宾侄子辈,也已年过八旬,建议我可去他家走访。
老爸一旁不耐烦了,一直催着要回家,无奈告辞。
留下几位老人,站在王家东侧背光的小巷内,思绪还在回忆着王家曾经的风光。
巷口种着几棵油菜花开,微风徐来,随风摇曳。
岸上新装置了太阳能路灯,展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
屋前的胥河河水波光粼粼,静静流淌,感受着历史变迁。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京老照片】我和外曾祖母

【南京访古录】聚宝桥石狮

【南京名人墓】谷壽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