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人墓】朱桂楨墓1

署两广总督朱桂楨墓备案

作者:程逺


1、王德神道碑拓
缘起,2019年7月1日中午,邵兄问我可有《王德神道碑拓》电子版?
已知公布馆藏此碑拓的有:北图、国图、史语所。
北京大学图书馆,有三种拓本,都是清拓,公布其一,邵兄说清晰度不高。
国家图书馆·碑帖菁华,小家子气,分辨率低。
中研院史语所,几种拓本,碑额、碑身分拓。
因无史语所阅览权限,只见其一缩略图,似乎与北图、国图不同。
对比以上几本后,我选择了中国金石总录,与国图似同一版,分辨率尚可。
据国图馆藏信息,王德神道碑拓,清拓本,張啓桂拓,章鈺藏拓。
另据文献,有朱緒曾拓本,不知与张拓本是否相同?
这样我开始关注朱桂楨(简体字“朱桂桢”)。

2、朱桂楨墓原址
顺便浏览了自建“王德墓”文件夹中以往保存的资料。
据甘熙云,王德墓侧,原有朱桂楨夫人范氏墓。
《金陵朱氏家集》:“葬神策门外清真寺侧”,即王德墓所在钟山清真寺,与《白下琐言》记载相符。
等朱桂楨死后,启墓合葬时,发现棺材泡在地下水中已朽,遂迁葬。
由此方知,南京王德墓侧,当为朱桂楨自选墓地,夫人范氏去世后先行入葬。
其长子朱照麟早卒,或也葬于此未可知。

3、朱桂楨墓迁葬地
朱去世时,过继侄壬之子朱鎮,作为次子承嗣。
朱鎮年方6岁,无从做主,朱墓迁葬事宜当由兄弟族人安排。
甘熙云,改葬于排头庵之北。
排头庵,清军与太平军战报有载,又作“牌头庵”。
此地名今已不见,请教九乡河水老师,经其指点,在民国汤水镇地图上,找到“牌塘庵”,有“卐”标志,当为寺庙。
据当时区划分界说明,出仙鹤门一路向东,以桂果园、袁家村、牌头庵一线等村为分界,“牌塘庵”应即排头庵,亦作牌头庵。
据《江苏省江宁县地名录》,解放后,牌头庵作为自然村,原属龙梅乡第一村,1950-1957年间废;后属江宁县其林乡袁家边行政村,在骆家边自然村东侧。
因区划调整,西岗街道近年新从江宁区划归栖霞区,今属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西岗街道西岗社区,仍在骆家边自然村东侧、今南京西岗汽车配件厂的厂区范围。
骆家边西侧还有朱家边自然村,与墓主同姓,可进一步调查。

4、朱桂楨墓规格
文革时排头庵庙房拆除,1977年在旧址上改建一幢二层“知青楼”。
朱墓在排头庵北,当在庙后,即龙王山南麓。
朱曾任仓场总督(户部侍郎兼职,正二品)、漕运总督(正二品),官至广东巡抚(从二品)、署理两广总督(时任总督李鸿宾)。
《清史稿》本传:“依总督例忧恤”;《国朝先正事略·朱庄恪公事略》:“遗疏闻,上褒闵,照总督例赐恤”;墓志:“天子褒惜,照总督例赠恤,赐祭葬”;
《金陵朱氏家集》:“加总督衔”。
可知其墓当按总督二品规制。
因《续碑传集》等文献收录的《朱桂楨墓志》未填讳,葬地空缺,而旧志又未载其墓。
这就造成仅存《白下琐言》一则记载,无从比对。
即使其墓确在排头庵后,但庵已毁,庵后又开山建设,朱墓现状不明,待访。
迄今我了解的南京清代一品墓,正一品仅一处:靖逆侯張謙墓(浦口);从一品六处:刘继禄墓(湖熟)、鲍虎墓(六合)、梅瑴成墓(句容)、董教增墓(西善桥)、秦承業墓(尧化门)、鄧廷楨墓(仙林)。
从位置上看,朱桂楨墓距鄧廷桢墓较近。

5、王萬祥墓?
另外,南京旧志、老地图皆载,云台山南麓、顧啟元家族墓东侧,有清提督王萬祥墓。
王萬祥,官至福建陆路提督,从一品。
据《江宁历史文化大观》,对该墓有较细致描述,堪比申时行墓。
但他是甘肃会宁人,卒于福建任所,后人未迁居南京,其墓毫无理由会在南京。
甘肃会宁旧志载其墓,归葬原籍较为合理。
因此,我对南京王萬祥墓深表怀疑。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京老照片】我和外曾祖母

【南京访古录】聚宝桥石狮

【南京名人墓】谷壽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