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旅游】1(2019.5.1-5.4)
宣城旅游1(2019.5.1-5.4)
作者:程逺
·前言
先说说2019年五一假期,我为何将旅游目的地选定安徽宣城?
·原因1
我们的旅游,以寻访古迹为主题,通常会循着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走。
但回顾2018年国庆安阳之旅,虽完成既定行程,却无值得回味、留下深刻印象之处,总体感觉平淡无奇。
这大概是文保名单造成的,第七批国保滥竽充数的成分已然凸显,也连带着新公布的省保、市保中,滥竽充数的比例水涨船高。
尤其第三次文物普查后,公布的不少文保名称、位置、现状与实际不符,感觉不很靠谱。
必须改变现状,不再紧盯文保名录不放。
·原因2
我所在南京乃至江苏,关注文物、文保的人非常多,并不局限本地本省,乃至全国各地。
关注的人多了,相关文章也就多了,无论再冷门的边边角角,也会有人关注。
这就造成写文章时,难免陷入抄袭前人、拾人牙慧、老调重弹、炒冷饭等困局之中。
正所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很难再创新观点、新突破。
我的老师堂号名曰“抱残守缺斋”,但作文时不可抱残守缺,更当与时俱进,求新求变。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走出去,开阔眼界。
·原因3
地理上看,苏皖两省紧邻,交通方便。
皖省发展相对滞后,不少高级文保至今仍处于无声音无图像的状态,大有挖掘潜力。
总结我这些年来的访古收获,在安徽收获大于本地。
加之去年国庆高速出行,条条过江通道都处于长时间严重拥堵中。
因此,制定了高速免费出行不过江的方针。
·原因4
如何求变?吸取去年国庆安阳之旅,石头的方法。
石头去年首次随我们出行,他旅游着眼点并不在访古或观景,而是访谈,南京话“拾哒子”。
我们以往寻访,总是急功近利,直奔目的地,看过拍照走人,与当地老乡交流不多。
此行即吸取石头经验,注重文物本身,更注重走访交流,收获良多。
宁宣两地相交,距离很近,不存在拥堵风险。
此行抛开文保名录,主要参考《中国文物地图集·安徽分册》,首次以此为主线。
文物地图集是以第二次文普为主,距今已过去30多年,收录的很多文物点,此后都未被列入文保,甚至再未出现。
时过境迁是最大风险,看看该书五位顾问可想而知,苏秉琦、张德勤、罗哲文、庄敏四位已作古,仅存的谢辰生也已年近百岁。
此行是新的尝试,以宣城郊县为主,不含市区。
出发前有些小忐忑,最终圆满成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