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20的博文

【南京名人墓】焦竑墓4

状元焦竑家族墓考4 ——焦竑妻墓考 作者:程逺 一、焦竑妻墓志 《澹园续集》卷十五(万历本),收录焦竑撰《亡室朱、趙兩安人合葬墓志銘》,全文辑录如下(参考《澹园集》,李剑雄点校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 余萬曆壬辰滿修撰考,蒙覃恩考妣,下逮二室,歾者贈,存者封,於是皆稱安人云。朱安人行三,耆儒朱公鼎女,嘉靖辛酉來歸,儷余者十有四歲。生子尊生,選貢;周,舉人;女二,壻諸生楊楷、梁子固。萬曆甲戌十一月二十日卒,年三十有六。趙安人行二,武舉趙公琦女,乙亥冬爲余繼室,相儷者三十二歲,生子潤生,諸生。孫絅。女二,壻諸生王鏡、歐陽曄。卒丁未七月二十四日,年五十有二。 余魏氏姊負人倫鑒,嘗曰:“兩安人爲人,事舅姑,其孝同;多能而易解,見事本末,其敏同;黽勉有無,一以勞自力,而奉夫子於學,其勤苦同;敝衣糲食,竟其身無所芬華,其儉同;戸屨常滿,傾筐倒庋,窮日夕不厭,其禮賢同。顧一度勝,一識勝;一未學而耽儒術,一無疾而綜養生;一亟於課子而寬於馭人;一嫗煦於子女而束濕於臧獲,此爲異耳。”聞者以爲篤論。 始朱安人至,余赤貧,苦無以養也。安人曰:“子異日必貴萬分,一祿之弗逮,如後悔何?”盡出奩中裝爲甘毳資。會太宜人善病,厭藥餌,喜禱祠,歲輒四五舉,不繼則觧釵釧營之。有謂無益者,安人曰:“吾親爲一開顏,其益大矣。”辛未冬,太宜人痰疾劇,隨余榻前不解帶而侍者币歲。每嗽至,余兩人掖之,呷少茗汁乃安。夜至數十起以爲常。太宜人嘆曰:“兒忘疲固也,新婦將無過勞乎?”安人曰:“子婦以得事親爲幸,胡勞之知?”然太宜人竟不起。安人哀毀甚,亡何,亦以疾逝。 安人遺子女幼,家大人日念之,自選國中得趙安人而喜。甫踰朞,迎歸。安人事家大人甚恭,蚤暮候起居,上食飲,惟謹。家大人春秋高矣,當計偕,余戀戀不能去,家大人曰:“寧吾老者,新婦也。子無憂。”家大人年八十有二,以微疾終,安人奉湯藥亦如朱安人之於余母也。凡時祀若先世及朱安人忌,夙興治具,一觴一匕,靡不出其手。有中表以居間請,安人峻拒之,其人曰:“仕宦者類以厚其妻子耳,若奚爲者?”安人咲曰:“尊富之爲厚,爾所知也;窮約之爲厚,非爾所知也。”魏氏姊甚賞其言。 嗟乎,特立獨行之士,枘鑿於世,而旅泊自完者有之,然必有婉娩淑姿,相委順以忘其憂焉。余非敢謂特立者也,頃廢斥且衰,死亡無日,兩安人者皆不能待而棄余,能無悲乎? 先是...

《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勘误一则

《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勘误一则 ——陳鵬年谥号颠倒 作者:程逺 2020年7月9日晚,南京著名藏家陈西民先生,在“金陵漫步”微信群,分享了他收藏的一份手稿原件的照片。 手稿题名《偽縂统府遺址沿革概况说明校误》(下简“手稿”),劉弘濟初稿,一九五〇.六.二。 据陈先生附作者简历:“刘老,名弘济,生于1891年,卒于1965年,江苏邳县人。江苏医学专科学校毕业,民国时期曾任国民政府粮食部秘书,暨南大学事业部编辑等职。共和国建立后,就职于南京市文管会文物组,1953年被聘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 陈先生分享的是手稿其中六页的局部,我大略看了一遍,发现其中第二页所载陳鵬年的谥号有误,原稿作“諡勤恪”。 前年,我重新撰写《杜濬墓》时,因该墓恰是陈鹏年为墓主营葬,顺带研究了陈鹏年,知其谥号当作“恪勤”,原稿写倒了。 据手稿,陈鹏年生平引自“按查江甯府吕志弮二十一秩官表……記載”,我不确定此误究竟系手稿抄录之误、还是引文原本错误,便顺藤摸瓜、追根溯源。 “江甯府吕志”,即《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吕燕昭修、姚鼐纂,本地俗称《吕志》。 但卷二十一记载“陳鵬年,見名宦”,仅此六字,并无手稿所引生平内容。 再查卷二十五·名宦记载:“陳鵬年,字北溟,湖南湘潭人。康熙間知江寧府,政績卓著,歷任江南河督,諡勤恪,崇祀名宦。” 另一版本《嘉庆重刊江宁府志》内容相同。原稿所引生平即此段,仅省略末尾四字。 由此可知,《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二十五·名宦,记载陈鹏年谥号“勤恪”有误,应作“恪勤”。

【永年名人墓】徐敬墓

徐敬家族墓小考 ——徐芩墓表引发的讨论 作者:程逺 一、徐芩墓表 1、墓表正文 2020年6月24日晚,“籍合网”网课后,微信群友 richard 发了一张照片,系山西永年徐北汪村徐氏祠保存的“徐芩墓表”。 该墓表体量较大,神道碑形制,一人来高,碑额与碑身连为一体,由墓地移至祠堂后新配碑座。 照片中,碑上覆盖一层宣纸,刚拓好碑,虽然照片像素低,碑文大部可辨。 碑正面正中自上而下正书“明進士諱芩之墓”(“諱”字偏右)。 右上与“進士”二字平行处,刻有小字,因照片像素较低,看不清。 左下落款“孝男/攀/得/應/龍/奉祀”(“攀、得、應”三字并排,次序自作向右)。 碑身正面四周边框一圈,浅刻细长条回纹。 碑阴刻草书,发来拓片的照片像素低,无法通读全文,有“弘治四年”年号。 奇怪的是,墓碑正文无墓主姓氏,可能原立于徐氏家族墓地,无需标注? 2、碑额 讨论的焦点,主要是碑额刻字。 碑额正面浮雕如意卷云纹,正中的篆额天宫中刻有四个篆字,四字如名章般,呈上下左右四方排列。 篆字为柳叶篆,非常见的标准小篆。 四字中,仅“墓”字较易辨认,其余三字不易识读。 经讨论后,四字应为“共”(右上)、“栄”(右下)、“墓”(左上)、“表”(左下)。 其中,“共”、“墓”、“表”三个篆字,部首中都包含对称的篆字“左”、“右”(近似“艸”)。 “共”、“栄”、“表”的写法皆不常见。 “表”字对称,更像“弄”。 当地讨论群中,有人将四字解读为“君徐墓表”,本群参与讨论者皆不同意。 我也认为是“共(拱)荣墓表”四字,“共荣”待考,可能是墓主字、号。 二、徐敬墓 徐芩,名不见经传,好在县志载其家族墓,可以参考。 《崇祯永年县志》卷一:“参政徐敬墓,在城北三十五里大北王村,学士王一夔撰铭。弟参政、子副使英墓俱同兆。” 县志记载官至参政的徐姓有二位,徐敬、徐政,我先以为系同一人,名字记载有误? richard 告知:徐氏后人流传“一门两进士,兄弟同参政”之说。兄弟参政指徐敬、徐政同为参政,两进士指徐英、徐芩两个进士。 “子副使英”,指徐英(徐政子)。 该记载末句“弟参政”读不通,恐脱一“政”字,应作“弟参政政”,指徐敬的弟弟徐政,官至河南参政。徐敬,官至右参政。 此为明代本朝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