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19的博文

【宣城旅游】3(2019.5.1)

图片
宣城旅游3(2019.5.1) 作者:程逺 接上 3、虞朝宗墓 宣城市宁国市仙霞镇孔夫村虞家村民组,虞家村北首 红色景点,之前中岭洞即与虞朝宗有关。 4、仙霞镇 行程本无该镇,因在云梯村访仙仲友墓碑未果。 村民指点,云梯、仙霞、杨山,旧时皆属“啸天乡”,因云梯村西南大山形象啸天狮子得名。 欲寻仙氏,必访仙霞(方言音“家”jia),这里是仙氏聚居地。 中古岭村仙家大坟房主家儿媳指点,去镇上骨科医院,找名医仙医生,镇上打听都认识。 云梯乡-仙霞镇,两乡镇毗邻,仙霞镇繁华多了。 (1)望仙桥(宁国市保) 仙霞镇仙霞村中段、文卫路西侧,东西向横跨东津河,未计划。 车由南向北行驶在X054县道公路上,寻找骨科医院。 行到镇中心朝东面巷中望去,正见河对岸医院显眼的招牌,中间隔着这座此行所见最大古桥。 桥面正中定心石上,刻着一枚阴阳鱼。 (2)宁国市仙霞骨伤医院 地图“仙霞卫生院”,文卫路东侧。 入院,接待女医生问来由,告知找仙医生,不为看病,而是寻亲。 女医生特别客气,沏茶让座,说仙医生在班,刚上楼查房,请在仙医生办公室稍等。 等候时看见医生公示牌,仙医生名列首位,乃本院院长——仙臣胜。 稍后仙院长回来,办公室就在大门进门左手第一间,候诊病患不断。 问诊间歇,我向仙院长表明来意。 仙院长又介绍了仙仲友墓一些情况,墓地作“犀牛望月地”,破四旧时毁墓。 墓碑是他们仙氏后人花钱从村里赎回来的,还有家谱保存。 说罢,仙院长起身带我们瞻仰仙仲友墓碑,奇怪此碑现在院中? (3)仙仲友墓碑 仙霞骨伤医院东侧围墙下,与医院相隔不过几十米,碑前有数座微小坟丘。 方才站在医院门口,目光只需略微向东一扫,即可发现此碑。 清明祭祖刚用金水描过碑文,正午阳光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碑质地为本地麻石。 此为明代仙克謹迁坟时重立墓碑,仙克謹诗碑落款2方印描红,上款1椭圆印看不清。 “諭葬”两字上方,原有一块长方形石牌,遗失。 “仲友”两字处,墓碑断裂,是毁墓后村民用来砌猪圈砸断。 感谢仙院长,保护此碑功不可没,最后叮嘱,要研究仙氏,必须查看他们保存的仙氏家谱。 离开仙霞镇,文卫路北首的镇政府前,设置旅游停车场,入口模型“仙霞关”。 5、仙人塔(国保) 仙霞镇柘亭村湖北村民组,地图“仙人塔”标在路北错误,...

【宣城旅游】2(2019.5.1)

图片
宣城旅游2(2019.5.1) ——云梯村寻访记 作者:程逺 2019年5月1日,多云。 劳动节小长假,我与钙兄凌晨2:00出发,前往宣城访古,主题“鸦山古道”(徽杭古道)。 后来总结发现,无意中还有另一主题贯穿行程,南宋状元、宰相——吴潜。 行程如下: 1、千秋村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千秋村。 (1)畲族风情广场 5:30天亮到达此行第一处景点,地图同名。 村委会前一棵古树,名为“摇钱树”。 广场前立4根巨柱,上刻当地4大姓,算是图腾柱,但外形实在像《封神》的炮烙。 广场后有“千秋关”模型。 (2)千秋關(安徽省保) 地图同名。 入关时云雾弥漫,拍照时散去,离开时云雾再起。 此为安徽宁国、浙江临安的界关,有两省所立四块文保碑,城门上有当代省界碑。 2、云梯村 (1)吴潜广场 宁国市云梯畲族乡云梯村、老街路中段东侧。 千秋村广场宣传栏,看到吴潜广场介绍,临时加入。 导航云梯村,规划走县道公路,看见路边有“老街路”路牌,果断转进。 广场正中有吴潜塑像,一圈围墙上用毛体字书写吴潜的诗词。 广场南一圈长廊,内有云梯乡文物介绍,千秋关、中岭洞(宣传栏作“钟岭洞”)、驷马桥、望仙庵石刻、虞朝宗墓,点赞。 (2)吴氏宗祠遗址(三贤祠) 云梯村庠里村民组、云梯畲族乡政府院内。 该乡较落后,地图未标乡政府,老乡指路,沿老街路向北,看见路西一条狭窄的柏油路,继续向西穿过县道,再过状元桥即到。 1982年拆除宗祠建办公楼,未见祠基、柱础,旧鱼池已翻新,不配图了。 老乡介绍,乡政府外墙南侧,旧地名“柏树墩”,原有多棵古柏,传为吴潜手植柏,破四旧伐尽。 村中现无古树,后侧不远小山包上有棵杂木算最大了,是近30年野生的。 (3)驷马桥(塔桥) 云梯乡政府大门外,俗称塔桥、状元桥,桥东西向,横跨南北向的中溪河。 老桥南侧、政府路上,平行一座新桥,亦名“状元桥”。 此桥在吴氏祠堂门外,旧时连通东西向道路,随着祠堂毁废,桥前的老路也消失。 塔桥,因桥身中段北侧的分水牮基座上,原有一座3层石塔,连底座4层,宝塔镇河妖。 破四旧拆除石塔,后改装水文监测仪。 原水文仪已拆除,新水文仪装在新桥西南堍楼房顶上。 桥面东侧石板残损未修复。 (4)中岭洞(宁国市保,未见文保碑) 云梯村...

【宣城旅游】1(2019.5.1-5.4)

宣城旅游1(2019.5.1-5.4) 作者:程逺 ·前言 先说说2019年五一假期,我为何将旅游目的地选定安徽宣城? ·原因1 我们的旅游,以寻访古迹为主题,通常会循着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走。 但回顾2018年国庆安阳之旅,虽完成既定行程,却无值得回味、留下深刻印象之处,总体感觉平淡无奇。 这大概是文保名单造成的,第七批国保滥竽充数的成分已然凸显,也连带着新公布的省保、市保中,滥竽充数的比例水涨船高。 尤其第三次文物普查后,公布的不少文保名称、位置、现状与实际不符,感觉不很靠谱。 必须改变现状,不再紧盯文保名录不放。 ·原因2 我所在南京乃至江苏,关注文物、文保的人非常多,并不局限本地本省,乃至全国各地。 关注的人多了,相关文章也就多了,无论再冷门的边边角角,也会有人关注。 这就造成写文章时,难免陷入抄袭前人、拾人牙慧、老调重弹、炒冷饭等困局之中。 正所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很难再创新观点、新突破。 我的老师堂号名曰“抱残守缺斋”,但作文时不可抱残守缺,更当与时俱进,求新求变。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走出去,开阔眼界。 ·原因3 地理上看,苏皖两省紧邻,交通方便。 皖省发展相对滞后,不少高级文保至今仍处于无声音无图像的状态,大有挖掘潜力。 总结我这些年来的访古收获,在安徽收获大于本地。 加之去年国庆高速出行,条条过江通道都处于长时间严重拥堵中。 因此,制定了高速免费出行不过江的方针。 ·原因4 如何求变?吸取去年国庆安阳之旅,石头的方法。 石头去年首次随我们出行,他旅游着眼点并不在访古或观景,而是访谈,南京话“拾哒子”。 我们以往寻访,总是急功近利,直奔目的地,看过拍照走人,与当地老乡交流不多。 此行即吸取石头经验,注重文物本身,更注重走访交流,收获良多。 宁宣两地相交,距离很近,不存在拥堵风险。 此行抛开文保名录,主要参考《中国文物地图集·安徽分册》,首次以此为主线。 文物地图集是以第二次文普为主,距今已过去30多年,收录的很多文物点,此后都未被列入文保,甚至再未出现。 时过境迁是最大风险,看看该书五位顾问可想而知,苏秉琦、张德勤、罗哲文、庄敏四位已作古,仅存的谢辰生也已年近百岁。 此行是新的尝试,以宣城郊县为主,不含市区。 出发前有些小忐忑,最终圆满成功。

新博试贴

新浪越来越渣,转进谷歌。 最初开博MSN,关闭后一键转移qq,但基本不用qq。 之后用了十多年新浪。 从去年起,新浪越来越像暴力机器,不像社交媒体。 以前删帖还打个招呼,给个理由;现在要么直接删帖,要么强行改为私密博客。 其关联的新浪微博,更是垃圾营销泛滥成灾,俨然黑恶势力保护伞,体验极差。 期待在此重新扎根。